ToB大客户销售中的“关系破局”实战策略 浏览:61 发表时间:2025-08-20

ToB销售破局三大心法:从“见不到人”到“签千万单”的真实路径

12271c71-d2b9-4f2f-9215-dd7276efcc0e_1754707803849344277_origin~tplv-a9rns2rl98-image-qvalue.jpeg?rk3s=6823e3d0&x-expires=1786243805&x-signature=4VhVDhpYRaiQQuND7H7xxQohP5g%3D

在ToB销售的世界里,尤其是面对央企、国企、政府单位这类高门槛客户,销售不是靠产品参数、价格优势就能轻松拿下订单的。真正的战场,往往不在会议室,而在饭局、酒桌、甚至一次不经意的闲聊中。
作为一名深耕ToB领域十余年的销售总监,我见证过太多销售员拿着“完美方案”却屡屡碰壁,也见过看似“不专业”的人,靠着“关系”签下千万大单。
今天,我想通过三个真实案例,拆解ToB销售中最核心的三大破局心法:多问客户,求同存异;善于找关系;投其所好
这些不是“潜规则”,而是被无数成功销售验证过的“实战兵法”。如果你是企业老板、销售负责人,或正在攻坚大客户,这篇文章,值得你一字一句读完。


ToB销售技巧:从“官话套话”到“老乡情”的破冰术

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案例。
一位销售员,花了半年时间,终于争取到一次与某央企新任领导的见面机会。这个单位已经四年没有采购他们品牌的设备了,前任领导调走后,关系链几乎清零。
见面当天,会议室里坐满了人,领导态度礼貌但疏离,全程说的都是“我们会综合评估”“需要走流程”“你们方案再优化一下”这类官话套话。眼看会谈即将结束,销售员突然问了一句:“领导,您是哪里人?”
对方愣了一下,说:“庆阳的。”
销售员眼睛一亮:“巧了,我也是庆阳的!老家在西峰区?”
就这么一句话,气氛瞬间变了。领导笑了:“你也是西峰的?那咱们是老乡啊!”
接下来的十分钟,他们聊起了家乡的羊肉、庆阳香包、小时候上学的路……会议结束后,领导主动加了微信,说:“方案回头发我,我帮你看看。”
三个月后,一笔1000多万元的设备订单顺利落地。

这背后,就是ToB销售技巧中最关键的一环:破冰
大客户、政府单位的决策链条长、流程复杂,但归根结底,决策者是“人”。而人,最容易被“情感共鸣”打动。
“你是哪里人?”这句话,看似无关业务,实则是打开信任之门的钥匙。
我们常说“求同存异”,在销售中,“求同”比“谈业务”更重要。
共同的地域、母校、兴趣爱好、甚至孩子同龄,都能成为建立关系的切入点。
所以,ToB销售的第一步,不是讲PPT,而是多问客户,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
你可以准备一份“客户背景调研清单”:

  • 籍贯、成长地

  • 教育背景、毕业院校

  • 兴趣爱好(是否打高尔夫、钓鱼、收藏)

  • 家庭情况(孩子年龄、配偶职业)

  • 过往工作经历

这些信息,不是为了“窥探隐私”,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,找到那个“我们是一类人”的连接点。
记住:客户可以拒绝一个供应商,但很难拒绝一个“老乡”或“校友”


大客户销售:如何用“关系链”撬动千万订单?

第二个案例,讲的是“关系”的力量。
有一位销售,为了拿下一个省级政府项目,前后跑了20多趟,每次都吃闭门羹。对方采购部门说:“你们品牌不在我们目录里,没法推荐。”
他没有放弃,而是开始“织网”——找关系。
他先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位退休的老局长,这位老局长虽然不直接管事,但在系统内威望很高。他每周去老局长家喝茶,陪他下棋,从不提业务。半年后,老局长主动说:“小X啊,你总来陪我,我也得帮你一次。”
于是,在一次专家评审会上,老局长“不经意”地提了一句:“这个品牌,我在外地考察时见过,稳定性不错。”
就这么一句话,打开了突破口。
后来,项目顺利中标,合同金额近2000万元
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大客户销售,不是“一对一”的攻防,而是“关系网”的博弈
就像谈恋爱,你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让对方嫁给你。你要先认识她的朋友、家人,慢慢融入她的生活圈。
销售也一样。
你直接找决策者,风险高、阻力大。但如果你能先打入“关系圈”,通过“中间人”背书,成功率会大幅提升。
那么,如何“善于找关系”?
我总结了三个步骤:

1. 锁定“关键影响者”

不是所有领导都是决策者。你要找的是“有影响力的人”——可能是退休领导、技术专家、财务负责人,甚至是司机、秘书。
他们不签字,但能“吹风”。

2. 建立“非功利性连接”

不要一上来就谈业务。送礼、请吃饭都太直接,容易被拒。
更好的方式是:提供价值
比如:

  • 分享行业报告

  • 介绍资源(如帮他孩子找实习)

  • 陪他做喜欢的事(钓鱼、打球)

3. 制造“自然推荐”场景

当你和中间人建立了信任,他会“自然而然”地在合适场合提到你。
这种“第三方推荐”,比你自己吹嘘100遍都管用。

记住:关系不是“利用”,而是“互惠”
你帮了他,他才会帮你。
这也是为什么,有些销售愿意把自己的奥迪新车给客户开——不是炫富,而是“制造接触场景”,让客户在用车过程中,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实力。


政府销售策略:在“合规”与“人情”之间走钢丝

ToB销售最难的,莫过于政府单位。
流程严、监管多、决策慢,稍有不慎,就可能被举报“利益输送”。
但现实是:完全靠“合规流程”拿下政府订单的,少之又少
真正的高手,懂得在“合规”与“人情”之间走钢丝。
来看第三个案例。
一位销售,负责某市智慧城市项目。客户是分管副市长,40多岁,工作狂,但私下喜欢打牌、唱歌。
销售没有直接邀请他,而是先通过下属了解到:副市长每周五晚上会和几个老同学打掼蛋。
于是,他“恰好”认识了其中一位同学,并“偶然”加入牌局。
几次牌局后,他和副市长熟络起来。
有一次,副市长开玩笑说:“你们这系统,能不能加个‘领导驾驶舱’功能?”
销售立刻回应:“可以!我们下周就出方案。”
三个月后,项目招标,他们顺利中标。

这个案例,就是典型的政府销售策略
不越界,但要“在场”
客户打牌、唱歌、喝酒、吃饭、KTV,要不要陪?
当然要,但不能全陪
你要建立自己的“人设”:

  • 可以陪打牌,但不赌钱

  • 可以陪唱歌,但不点太俗的歌

  • 可以陪喝酒,但保持清醒

  • 可以陪吃饭,但不抢着买单

你要让客户觉得:
“这个人懂规矩,有分寸,靠得住。”
《人民的名义》为什么值得销售看?
因为它展示了官场的“潜规则”:

  • 送礼要“雅”(如字画、茶叶)

  • 见面要“巧”(如“偶遇”“顺路”)

  • 沟通要“隐”(如“这个事,你懂的”)

在政府销售中,“合规”是底线,“人情”是润滑剂
你不能明着送钱送车,但你可以:

  • 赞助一场“行业研讨会”

  • 提供一次“免费试点”

  • 安排一次“外地考察学习”

这些,都是“合规”的外衣,包裹着“关系”的内核。
记住:政府客户不怕“有关系”,怕的是“没分寸”。
你越懂规矩,他越敢用你。


销售关系维护:从“一锤子买卖”到“长期共生”

很多人以为,签了合同,销售就结束了。
大错特错。
真正的销售,从签约才开始。
尤其是ToB大客户,关系维护比签单更重要
我见过太多销售,签完单就“消失”了,等客户有问题,打电话都找不到人。
结果呢?下次招标,直接被拉黑。
而高手的做法是:把客户变成“自己人”
怎么做?
我分享三个“关系维护”心法:

1. 定期“报喜不报忧”

不要等客户问才联系。
每月发一条微信:“领导,我们上个月在全国又签了3个类似项目,效果不错,截图给您参考。”
既展示实力,又不打扰。

2. 成为“资源枢纽”

不只卖产品,还要帮客户解决问题。
比如:

  • 介绍专家帮他写材料

  • 推荐服务商做配套工程

  • 分享政策信息

你成了他的“资源库”,他就离不开你。

3. 制造“共同利益”

让客户觉得:你的成功,就是他的政绩
比如:

  • 项目成功后,帮他写新闻稿

  • 邀请他参加行业峰会并发言

  • 申报奖项时,把他列为“项目推动人”

当他的升迁、评优和你绑定在一起,你们就是“利益共同体”。
这才是最稳固的销售关系。


高情商销售:在复杂人性中游刃有余

最后,我们回到一个根本问题:
ToB销售,拼的到底是什么?
是产品?价格?方案?
都不是。
高情商
所谓高情商,不是会说话,而是懂人性
大客户、政府领导,表面光鲜,其实压力巨大:

  • 怕出事(决策失误)

  • 怕被举报(利益输送)

  • 怕没政绩(工作平庸)

你的任务,就是帮他化解风险,放大收益
怎么体现高情商?
看几个细节:

1. 说话留三分

不要把话说死。
客户问:“你们能保证中标吗?”
低情商回答:“能!我们实力最强。”
高情商回答:“我们不敢保证,但会全力以赴,把方案做到最优,不给您添麻烦。”
前者显得浮夸,后者体现担当。

2. 办事留余地

送礼,不要直接给领导。
可以放在他下属办公室,说:“一点家乡特产,您帮忙转交。”
既表达了心意,又给了对方“操作空间”。

3. 利益留痕迹

客户帮你推动项目,你要“留痕”。
比如发邮件抄送他,写:“感谢X局在方案优化中给予的宝贵指导。”
既公开致谢,又为他积累“工作痕迹”。

高情商销售,懂得“让对方舒服地占便宜”。
你不是在“讨好”,而是在“共建安全感”。
这才是ToB销售的最高境界。


结语:ToB销售,是一场“长期主义”的修行

回到开头那三个案例:

  • 一句“你是哪里人”,打开了千万订单的大门;

  • 一辆奥迪车,载着客户,也载着信任;

  • 一场牌局,打出了项目突破口。

这些看似“偶然”的成功,背后是系统性的销售思维
多问客户,建立情感连接;
善于找关系,借力打力;
投其所好,但不失分寸。

ToB销售,不是短跑,而是马拉松。
它需要极大的耐心、精力,甚至财力。
但只要你掌握了“关系破局”的心法,再难的客户,也能找到入口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
销售的本质,不是卖产品,而是经营人。
你对人的理解有多深,你的订单就能做多大。

CRM_LJ.PNG

联系我们 /Contact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