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销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我见过太多人从商场导购、电商客服做起,也见过不少人在企业级市场中深耕多年,最终实现收入跃迁和职业突破。作为曾经带过上百名销售团队的销售总监,也与无数企业老板深度交流过用人策略和业务布局,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:真正能赚大钱、走得远的销售,往往集中在B2B领域。
今天,我想从实战角度出发,结合7种常见的销售模式,深入剖析为什么B2B销售正在成为高价值销售人才的首选赛道。无论你是刚入行的新手,还是想转型的成熟销售,这篇文章都值得你认真读完。
很多人做销售,最关心的是“能不能赚钱”。但你有没有思考过,你是靠“时间”赚钱,还是靠“能力”赚钱?
在B2C销售中,大多数岗位是典型的“时间换金钱”模式。比如商场导购、电商平台客服、直播带货主播等,他们的收入往往与当日成交量直接挂钩。你不上班,就没有收入;你不在直播间,就没人下单。这种模式看似自由,实则被动,缺乏可持续性。
而B2B销售完全不同。它的核心逻辑是“建立信任,持续变现”。你签下第一个订单只是开始,后续的服务续费、产品升级、解决方案拓展,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。一个优质的企业客户,可能为你带来3年、5年甚至更久的合作周期。这意味着,你的努力会不断复利增长,而不是每天从零开始。
更重要的是,B2B销售的客户决策周期长、流程复杂,这就要求销售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和客户管理能力。一旦你掌握了这套系统方法,你的个人价值就会被市场高度认可,收入天花板自然更高。
在所有销售模式中,大客户销售是最具含金量的一种。为什么?因为大客户不仅客单价高,复购率也高,一旦拿下,就能为团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。
我曾带领团队服务一家制造业龙头企业,首单合同80万元,后续三年内陆续追加了信息化系统、供应链优化、员工培训等项目,累计贡献超500万元。而这背后,只用了两名专职销售长期维护。
相比之下,中小企业客户虽然数量多,但单体价值低、忠诚度差、流失率高。销售必须不断开发新客户才能维持业绩,陷入“开发—成交—流失—再开发”的恶性循环。
因此,企业老板更愿意投入资源培养大客户销售团队。如果你有机会进入这类岗位,一定要珍惜。它不仅能提升你的谈判能力和战略思维,还能让你接触到企业高层,拓展人脉圈层。
很多公司采用“划区销售”模式,将全国市场划分为华东、华南、华北等区域,由不同销售负责。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责任明确、资源聚焦,但也带来一个问题:区域质量直接影响业绩产出。
以我们公司为例,华东地区(江浙沪)客户密度高、企业数字化意识强,人均业绩常年领先;而西北地区市场分散、客户预算有限,销售压力明显更大。
所以,作为销售,你要学会评估自己所在区域的潜力。如果区域本身市场小、竞争激烈,即使你再努力,也难以突破瓶颈。这时候,不妨主动争取调岗或申请重点区域,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市场上。
同时,企业老板在分配区域时也要科学规划,避免“强者恒强、弱者愈弱”的马太效应,影响团队整体士气。
在互联网和SaaS行业,按客户行业划分销售团队非常普遍。比如你专攻餐饮行业,他负责教育行业,这样能快速积累行业知识,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:行业天花板限制了业绩上限。
举个例子,北京的餐饮市场规模有限,假设一年总预算10亿元,而市场上有上千家服务商、上万名销售在抢这块蛋糕,你能分到多少?除非你的产品极具差异化,或者单价极高,否则很难做出惊人业绩。
因此,聪明的销售会在深耕一个行业的同时,横向拓展相关领域。比如做餐饮CRM的,可以延伸到供应链管理、门店SaaS系统等。企业老板也应鼓励销售跨行业学习,打造“行业+产品”复合型人才。
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客户数量增多,就必须进行精细化运营。这时,销售团队通常会拆分为两类:新开销售和续费销售。
新开销售负责拓客,冲锋在前;续费销售负责维护,稳住基本盘。两者分工明确,效率更高。
但从个人发展角度看,单一岗位容易导致能力断层。只做新开,不懂客户维护;只做续费,缺乏拓客经验。长期下来,职业竞争力反而下降。
建议企业推行轮岗机制,让销售轮流体验不同角色。我自己就曾安排团队成员每半年轮换一次岗位,结果发现,那些既懂拓客又懂续签的销售,业绩普遍高出30%以上,晋升速度也更快。
大型集团公司往往拥有多个产品线,如广告投放、云服务、企业软件等。为了提升专业度,公司会成立独立的销售事业部,比如“腾讯广告事业部”、“阿里云销售部”。
这种按产品划分的模式,最大的好处是让销售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。你不需要样样通,但必须做到样样精。客户一提到相关需求,你就能迅速给出解决方案,赢得信任。
而且,随着产品迭代升级,老客户会产生新的购买需求,这为销售创造了持续变现的机会。比如一个客户最初买了基础版软件,两年后升级到企业版,再后来采购数据分析模块——这就是典型的B2B销售复利效应。
企业老板在设计组织架构时,应优先考虑产品专业化路径,避免让销售“什么都卖,什么都不精”。
很多人认为线上销售就是“打电话”或“聊微信”,其实这是误解。真正的线上销售早已进化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沟通。
比如,通过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其采购意向,再结合行业痛点进行个性化推荐;或者利用AI外呼筛选高意向客户,再由人工跟进深度转化。
过去那种“广撒网式”的电话销售已经失效。现在成功的线上销售,都是“顾问型”角色:他们不急于成交,而是先帮客户诊断问题、提供价值,建立专业形象。
对于企业来说,投资CRM系统、客户画像工具、自动化营销平台,已经成为提升线上销售效率的关键。销售总监必须推动团队从“推销员”向“解决方案专家”转型。
最后一种模式——渠道销售,是所有销售中最难但也最具潜力的。它不直接面对终端客户,而是发展代理商、经销商、服务商等合作伙伴。
要做好渠道销售,你不仅要有丰富的销售经验,还要懂管理、会培训、能激励。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团队。你需要帮助代理商提升业绩,才能实现共赢。
渠道销售的一大特点是频繁出差。平均每月7-15天在路上,去各地开会、培训、拜访合作伙伴。虽然辛苦,但回报也惊人。一个成熟的渠道经理,年收入百万并不罕见。
企业老板如果想快速扩张市场,渠道销售是必选项。但切记:选对人比什么都重要。宁可慢一点,也要找有经验、有格局的人来带队伍。
作为销售总监,我深知一个事实:在人工智能时代,B2C销售可能被机器人客服、智能推荐系统逐步替代,但B2B销售几乎不可能被取代。
为什么?因为企业采购决策涉及多方利益、复杂流程、长期合作,需要人性化的沟通、信任的建立和风险的把控。这些,机器做不到。
所以,我始终主张:要把最好的资源、最多的培训、最高的激励,倾斜给B2B销售团队。他们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,是连接产品与市场的桥梁。
我也建议每一位销售人,尽早思考自己的定位。如果你想短期赚点快钱,B2C或许可以;但如果你想长期发展、实现财务自由,B2B才是正确的选择。
最后,给企业老板几点建议:
不要只依赖一种销售模式。根据产品特性,组合使用大客户销售、行业细分、渠道代理等方式,形成多轮驱动。
重视销售人才培养。定期组织轮岗、培训、案例分享,避免人才单一化。
投资数字化工具。CRM、客户画像、自动化营销系统,能极大提升销售效率。
设定合理的激励机制。B2B销售周期长,要设计长期激励,如股权、分红、项目提成等,留住核心人才。
销售不是简单的“卖东西”,而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商业实践。无论你是销售总监还是企业老板,都应该重新审视销售模式的设计与执行。
结语
B2B销售之所以更赚钱,不只是因为客单价高,更是因为它构建了可持续的价值链条。它考验的是专业力、沟通力、战略思维和长期主义精神。
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,唯有掌握核心销售能力的人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希望这篇文章,能为你指明方向,助你在销售之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